SJT 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ID

96A772932D994AC28CC6D700F6441DA4

文件大小(MB)

0.6

页数:

3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08-12-15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SJ,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Testing methods 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onic,information products,2006-11-6发布 2006-11-6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I,目次,前言.. . ..,引言.. ..,1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检测方法概述,4.1 检测方法的内容,4.2 检测方法流程.,4.3 筛选检测方法.,4.4 精确测试方法,5 用X 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筛选的测试方法,5.1 范围..,5.2 方法概要.,5.3 仪器设备.,5.4 试剂..,5.5 样品制备. ..7,5.6 测试步骤.,6 电子信息产品中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的测试方法..,6.1 范围.,6.2 方法概要,6.3 仪器设备 .,6.4 试剂.,6.5 样品制备,6.6 测试步骤,7 电子信息产品中铅(Pb)、镉(Cd)以及汞(Hg)的测试方法..,7.1 电子信息产品中铅(Pb)、镉(Cd)的测试方法.,7.1.1 范围 .,7.1.2 方法概要. ..,7.1.3 仪器设备.,7.1.4 试剂..,7.1.5 样品制备.,7.1.6 测试步骤.,7.2 电子信息产品中汞(Hg)的测试方法,7.2.1 范围..,7.2.2 方法摘要.,7.2.3 仪器设备.,7.2.4 试剂..,7.2.5 样品制备.,7.2.6 测试步骤.. .,8 比色法测定电子信息产品中的六价铬,8.1 六价铬定性测试..,8.1.1 范围..,8.1.2 方法概要..,8.1.3 仪器设备.,8.1.4 试剂..,8.1.5 样品制备.,8.1.6 测试步骤.,8.2 比色法定量测定六价铬,8.2.1 范围..,8.2.2 方法概要.,8.2.3 仪器设备.,8.2.4 试剂..,8.2.5 样品制备.,8.2.6 测试步骤.,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过程中的机械制样方法,A.1 电子信息产品的结构.,A.1.1 组成结构,A.1.2 连接方式分类,A.1.3 有毒有害物质存在的高风险区域和形态..,A.2 电子信息产品的拆分目标与拆分原则..,A.2.1 拆分的目标..,A.2.2 拆分原则.,A.3 典型拆分示例.,A.3.1 电路板组件拆分示例,A.3.2 有引脚类集成电路拆分示例. .,A.3.3 阵列类集成电路拆分示例..,A.3.4 印制电路板拆分示例,A.3.5 无引脚矩形片状元件拆分示例.,A.3.6 插装分立元器件拆分示例.,A.3.7 插装电解电容器拆分示例.. ..,A.3.8 线缆拆分示例,A.3.9 金属镀层类样品.,参考文献,SJ/T11365-2006,前言,本标准参考了IEC 111/54/CDV 《电子电器产品中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检测方法》[Procedur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evels of,Six Regulated Substances(Lead, Mercury, cadmium, Hexavalent Chromium,Polybrominated Biphenyls, PolybrominatedDiphenyl Ethers) in Electrotechnical,Products]。本标准与IEC 111/54/CDV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按照汉语习惯对一些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按被检有毒有害目标物的检测方法特点对章节顺序进行了编排;,——增加了包涵有更为具体拆分内容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过程中的机械制样方法”附录并,定义了“检测单元”的概念,本标准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赛宝实验室/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SGS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谱尼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深圳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信息产业部专用材料检测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晓晗、罗道军、谢成屏、薛建、高志祥、涂传鸿、陈玉红、郭冰、何,秀坤、杨荣祥、罗超云、宋薇,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作组负责解释,SJ/T11365-2006,引 言,目前许多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功能、性能或生产技术的需要,仍含有大量如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Ⅵ)]、多溴联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这些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电子信息产品在废弃之后,如处置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以,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减量化、替代为主要任务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已经提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为此,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以“从源头抓起,立法先行”的思路和原,则,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39 号部长令,简称《管理办,法》),以立法的形式,推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旨在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限制或禁止使用上述六种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为了进一步落实《管理办法》并达到限制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在电子信息产品中使用的……

……